文:台北醫學大學客座教授/陳世爵


 

均衡飲食:

1.攝取適量的多種食物--為了維護人體健康需要四十多種營養分,因此需要攝取各種不同的食物來獲得食物中所含的多種營養分及抗疾病的因子,並可酌量減少某種食品中所含之殺蟲劑、殺草劑或有毒性的物質。

碳水化合物或醣類:

2.多吃多種全穀類--至少所吃的穀物一半為全穀類(全麥、燕麥、糙米)。

★★一份為一片麵包,半杯燕麥或1/3杯糙米。★★

3.限量攝取壞碳水化合物--所謂壞碳水化合物是指攝取後會很快的提升血糖,即生糖率高的碳水化合物。含糖食物、精製穀類如白麵包、白米飯和炸薯條、馬鈴薯、糕餅點心類。每天一罐可樂(140大卡),一年即會增重6.6公斤。

4.選擇高纖維食物--蔬菜、水果、豆類和全穀類。

膳食纖維-是好的碳水化合物(生糖率低的碳水化合物),富營養,可充飽,熱量低。攝取量每天為20∼35公克。纖維可減緩糖類吸收,對胰島素及血糖影響少,即有穩定血糖之功能。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e世界  梁文薔教授

好飲食.jpg 


甚麼叫老?

甚麼叫老?普通的定義是年紀大了就叫老。多大才算大呢?從前七十歲就叫古稀了。現代人七十歲還能活蹦亂跳呢!所以沒有一定的定義。

一個人是否已老,很大一部分要依生理和心理健康而定。二者是互為因果的,生理健康時,才有本錢使心理健康。否則不到六十已百病叢生毫無生氣了。所以關鍵還是在於生理健康,就是要防止或延緩肉體的老化。怎麼達到這個目的呢?一言以蔽之,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包括經常的適量運動和充分的休息,不吸煙,不暴飲。好的飲食習慣則比較費解,也是本文的重點。

老人常有的慢性病

使老人病病歪歪的慢性病包括關節炎心腦血管疾病、癌症骨質疏鬆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這些病症多少與飲食有關。綜合多種研究報告,舉凡含有抗氧化劑和其他抗老化合物的食物都有預防這些疾病的效果。

老人的慢性病都和自由基有關。自由基是不穩定的氧分子,有極強的氧化力,是正常細胞新陳代謝的副產品。在陽光(紫外線)照射下,在污濁的空氣、香煙和二手煙的環境中,身體也會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會促進細胞老化。

人體老化時,對自由基的抗拒力降低,會產生發炎現象。飲食中的抗氧化劑和其他抗老化合物可以幫助細胞對抗自由基,減輕發炎,減輕細胞老化。據皮膚科專家皮瑞克(Perricone)醫師稱:所有的食物可以劃分為促進發炎、中性和抗發炎三大類。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12-14   來源:大河健康報


 

【大公網訊】防曬霜,防護美容液,粉底液這些產品一般都標有SPF,所謂SPF是指防曬產品的防曬系數,表明防曬產品所能發揮的防曬效能的高低,例如:SPF15的防曬霜抹在皮膚上後,它可以保證你在15×15分鐘之內皮膚不會被曬傷。因此SPF值越大,其通透性越差,會妨礙皮膚的正常分泌和呼吸,阻斷維生素D合成,影響維生素D的生成品質,體內維生素D合成量減少,影響鈣、磷的吸收,久而久之,就會增加骨質疏鬆的幾率。維生素D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外源性,依靠食物來源;一個是內源性,通過陽光(紫外線)照射人體皮膚產生。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07-16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是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中最常見且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主要侵犯部位為脊椎及周邊關節,包括髖、膝、踝、趾關節等部位,主要症狀為腰酸背痛、早晨起床後,會有持續半小時以上明顯的脊椎僵硬感。

根據統計,台灣目前約有六萬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疾病,好發於20至30歲年輕男性,且男性患病的機率為女性的3倍,不少病患於發病初期並不自覺,常誤認為腰背酸痛是運動或工作所造成的傷害,往往在藥局自行購買些消炎鎮痛劑或肌肉放鬆劑服用。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縣立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鄭昌賢


 

你是否有過莫名的腰背酸痛?對久坐、久站或經常彎腰的朋友來說,相信腰背酸痛一定不陌生。根據研究指出,大約80%的成年人有過背痛經驗;中央健保局也統計出,台灣每年大約花30億元治療背痛。那到底惱人的腰背酸痛該如何預防?

腰背部酸痛的原因?

仔細探討腰背酸痛的原因,發現可能引起的原因相當多。例如: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不當坐姿、不當站姿、或不當的睡眠姿勢、長時間維持前傾或彎腰的姿勢等。還有很多是突發性的扭傷、拉傷,例如運動傷害、跌倒、不正確的提舉動作等。有些是因為缺乏運動,肌肉張力不足,或是體重過重所引起,還有一些是媽媽族,當懷孕或抱小baby時,體型或重心的改變所導致的酸痛。

還有很少一部份是由於疾病所引發的,例如:慢性骨盆腔感染、僵直性脊椎炎、甚至是腫瘤轉移等身體病變造成的腰背酸痛。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11-11 10:39 

 

【中國時報張翠芬 / 專訪】 2008/10/12


 

奧運落幕,台灣本屆奪金失利,部分選手還成了傷兵,看在喜愛運動的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文哲眼中,不禁頗為感慨,他認為「人活著就要動」,大家都須培養運動的習慣,尤其應從年輕開始注意骨骼的保養。

每周要幫十五到廿多名病患開刀、門診都爆滿的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部長陳文哲,即使工作忙碌不堪,還是堅持要運動,網球、高爾夫球、快走,只要能讓身體動起來的活動,他都愛。

出生在嘉義縣朴子市的陳文哲,從小就熱愛運動,經常在田裡奔跑;網球、籃球到高爾夫球,都能打上手,甚至與院內的醫師組成長庚高球社,假日只要有空,他都會去打個十八洞。

陳文哲對運動熱愛的程度,甚至手骨、肌腱斷裂或得到高爾夫球肘,都無法使他中斷。有一次,他和朋友打高爾夫球,打到一半因揮桿過猛,右手掌肌腱因使力不當斷裂,他為了不掃大家玩興,還是堅持到打完十八洞。這種對運動的狂熱,連家人朋友都嘆為觀止。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 主治醫師 黃國欽


 

 李先生最近可忙的了,李媽媽今年要過八十大壽了。李先生心想,父親過世得早,母親辛苦 了一輩子,如今自己事業也算小有成就了,這次過大壽,一定要給母親一個大驚喜。今天李先生在辦公至中忽然接到妻子的電話,說李媽媽今天早上不小心在浴室滑 了一跤,怎料這一跌倒就爬不起來了。醫師說李媽媽有骨質疏鬆的現象,跌倒的時候股骨頸骨折了。李先生回想母親一生堅強,面對艱難的生活也沒有被打倒,平時 身體也還算硬朗,怎麼會一個小小的跌倒就把母親給打倒了呢?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大醫院營養部/鄭金寶主任


 

咖啡因會增加鈣質的排出

骨折患者飲料的選擇,最先應注意熱量及咖啡因含量的問題,尤其是咖啡對骨質密度的影響。依一些文獻報告指出,由於咖啡因會增加尿量也同時增加鈣質的排泄,因此不可過度飲用,以免影響鈣質儲存於人體,尤其是發生骨折的時候。

此外,同時攝取足夠的鈣質及咖啡因食物,對骨密度影響性較小,若是攝入高含量咖啡因及低劑量的鈣,則會增加骨質的流失,減緩骨折恢復的機會。另外,鈣質攝取量低的婦女,每天只飲用約二至三杯研磨咖啡(或五至七杯即溶咖啡),就會使骨質流失的情況惡化,因此建議骨折病患飲料的選擇應盡量避免含咖啡因的咖啡、可樂或巧克力等,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更應該引以為戒。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幾年來門診常有因過度使用電腦而求診的患者,其主要症狀是肩、頸、下背、手臂、手腕及手指的疼痛。由於主要原因與長時間微小傷害的累積有關,所以稱之為「累積性創傷疾病」(簡稱CTD)。又因此病多由於長時間重複性動作引起,所以又叫「重複使力之傷害」(簡稱RSI),其他還有「過度使用症候群」等名稱。

 事實上這種問題並不是現在才有,根據醫學文獻的記載,遠在十七世紀即有醫師發現銀行或寺廟裡的書記員因長時間寫字而引起上臂的疼痛。十九世紀中葉奧斯勒(Osler)等人亦發現電報員及其他手工業工人也有類似的症狀。一九五○年代日本人亦發現鍵盤操作員也有手臂疼痛的現象。近二、三十年來醫學界也發現運動員、舞蹈家或音樂家也有CTD的症狀。

常見的症狀

 電腦族最常見的症狀是背部、頸部、肩膀、手臂、手指及手腕的疼痛。大多數人是因肌肉慢性勞損所引起的,但有些人則演變成典型的「肌肉、肌膜疼痛症候群」──即在特定的肌肉上可發現緊繃的肌肉帶,在肌肉帶上可找到敏感的小點,叫做「扳機點」。刺激扳機點會造成特定部位的疼痛,叫做「牽引痛」。

 一般電腦族有過
背痛的比率約占三分之二至二分之一,而高危險族群(一天使用電腦超過四小時以上者)更高達四分之三。學者們認為長時間不良的坐姿與不良的工作習慣是造成背痛的主要原因。

 頸部及肩膀的問題也是很常見。Cakir發現七十%的電腦打字員抱怨頸部疼痛,而Kemmlert 研究五百五十位公司員工,也發現五十%的人有過頸部及肩膀的疼痛,且女性員工疼痛的比率遠高於男性員工。其原因可能是女性員工打字及操作機器的比率(四十三%)遠高於男性(七%)所致。

 手指與手腕的疼痛也是很尋常的,其病因以
肌腱炎、腱鞘炎、腱鞘囊腫、韌帶扭傷或正中神經壓迫有關。患者除了疼痛之外,也常伴有麻木、腫脹、無力或抽筋等症狀,有時覺得手指好像不聽使喚似的。

 此外,由於電腦族常常整天坐著不動,加上不良的坐椅及坐姿,常會造成下肢血行不良。患者會有下肢麻木、腫脹的現象。

特殊的病因

 醫師在診斷疾病時,常會根據患處的解剖構造來分類。電腦族疼痛的原因除了上述非特異性的慢性肌肉勞損及肌肉、肌膜疼痛症候群之外,還包括:肌腱炎、腱鞘炎、腱鞘囊腫、韌帶扭傷、神經壓迫等疾病。

如何治療呢?

 一、醫療的諮詢: 許多輕微的肌肉、骨關節問題若能好好休息,通常在3至7天內會自然好轉;若是過了這些時間還未改善,則應儘速就醫。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史及臨床症狀來作適當的診斷及處置。除了工作習慣及生活方式的指導外,醫師可能會處方適當的藥物,如:肌肉放鬆劑、止痛劑、抗焦慮藥物等,必要時也會作局部類固醇或止痛劑注射。短期的口服藥物及適量的局部注射通常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患者不必掛慮。
 此外,適當的物理治療及復健包括:冷熱療、超音波治療、各種電刺激、低能量雷射及運動治療等也可能會有所幫助。有時也可使用肌電圖生物回饋,讓患者了解工作中究竟那些肌肉在收縮,收縮力如何,並可訓練患者學會如何放鬆肌肉。必要時醫師也會請職能治療師製作副木以保護特定的肌腱或關節,或改善正中神經的壓迫。少數的患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如正中神經減壓術、腱鞘囊腫之切除等。
 二、電腦及周邊設施的改善: 電腦螢幕以灰底或灰藍底為佳,以減少閃光;須有良好的對比及解析度,以減少
眼睛疲勞;螢幕的高度以保持視線為水平或水平以下十五度內為佳,太高或太低均會造成頸部的疲勞;鍵盤的高度須略低於肘關節,打字時前臂、手腕、手指呈水平,且前臂與上臂垂直。
 椅面的高度約為使用者小腿的長度減去五公分,以避免造成大腿後面的壓迫;使用者的足板宜緊貼地面,而足板與小腿約呈九十度。椅子亦需有椅背及腰墊,且腰墊的形狀稍前凸,使腰椎維持正常前凸的姿勢。椅子的寬度及深度亦應量身訂作,太深的椅子會造成大腿及膝膕的壓迫,也會使使用者背部無法靠在椅背上,造成背部肌肉的疲勞(註:椅子深度約為大腿長度減去十公分,而寬度為臀寬加十公分。)。椅子以採用底部五小輪的活動椅為佳,避免使用者久坐不動。
 三、工作方式及習慣的改變: 有了良好的電腦及周邊設施後,使用者應注意維持正確的姿勢,即:眼睛朝前平視,下巴略縮,頸部、肩部、手肘自然放鬆,手肘約呈90度,而前臂接近水平。手腕亦應放鬆且保持水平,不上下屈曲或左右偏移。下背應緊貼腰墊,且膝蓋、腳踝均呈90度,足板緊貼地面(必要時可使用腳凳),大腿後面與椅面須有一點空隙,且膝膕與椅面邊緣須有十公分左右的距離。
 除了正確的姿勢外還要注意間歇性的休息。最好是每工作半小時休息5分鐘,這5分鐘可作些伸展
運動,或作些不同的工作,避免特定的肌肉、肌腱過度疲勞或引起傷害。
 四、生活方式的改變: 維持充足的
睡眠、均衡的營養及適度的休閒與運動也是很重要的。
 五、其他: 如改善照明、保持安靜、維持通風且室溫不宜過冷或過熱。工作須按步就班,保持平穩的步調,不宜長時間趕工或加班。<新光醫院復健科 謝霖芬主任>

(摘錄自286期健康世界月刊)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潘文惇 醫師 / 台東基督教醫院 - 骨科

僵直性關節炎是另外一類自體過敏反應下所產生的全身性關節的病變,由於這種病好發生在人的脊椎上,所以,又被命名為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的致病機轉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據統計,95%病人具有HLA-B27抗原。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 20至 40歲的成年人,男女比例約為5-10:1,在台灣,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總數約佔全人口的0.1-0.4 %。

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症狀為慢性下背痛、晨間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背痛通常以兩側薦腸關節處為最,嚴重時於胸骨與肋骨交接處亦有壓痛,部份病人同時有週邊關節炎──將近四分之一的僵直性關節炎病人侵犯髖關節;其次為膝及肩關節(不侵犯週邊小關節)。偶爾有(20%)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的發炎,此外,有少數人有關節外症狀──主要侵犯眼睛、腎臟、心臟、肺部等。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