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養手冊亮相

2009年04月09日來源: 金陵晚報


 

成人一天要吃8兩飯8兩水果1斤蔬菜。昨天是第21個"世界衛生日",由江蘇省衛生廳、江蘇省體育局、江蘇省愛衛辦共同舉辦的"愛國衛生月健康教育宣傳月暨江蘇省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啟動,在啟動儀式上,江蘇省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指導手冊首次亮相,對食、住、行等方面做出了指導。    

    穀類蔬菜水果不可缺

    指導手冊裏明確說明,我國以穀類為主的傳統膳食有利於健康,它既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以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含量高的動物性食物,有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因此,我們應該保持我國居民這種健康的膳食模式,不要盲目追求西方的膳食模式。就一般成年人而言,每人每天應食用250-400克穀類食物(如米飯、面製品、馬鈴薯等)。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2008/11/05

最近在醫院裡,常有住院患者反映,痛風患者不應攝取豆類食品,要求醫院低普林餐食不要供應豆腐、豆干等黃豆製品,甚至把豆莢類的蔬菜一併列入禁忌食物。

◎豆類食物真的是引發痛風的罪魁禍首嗎?

不吃豆類食物是過去大家對痛風飲食的刻板印象。其實,近期的研究發現,植物性的蛋白質攝取較不會引發痛風,甚至適量攝取豆腐可增加尿酸清除率與排泄。因此痛風患者對於黃豆製品不需刻意避免攝取,至於豆莢類的蔬菜更是不用限制。

一般的痛風患者常常在執著食物的普林含量,忽略飲食上還有更能有效控制尿酸的方法。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膝蓋酸痛怎麼辦?--漫談退化性關節炎 

2006/08/20 19:39

未命名1.jpg 


環台醫療聯盟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復健科

陳老太太一向身體沒啥大毛病,只是兩膝關節近年來不時疼痛,上下樓梯漸感吃力,最近甚至蹲下來都有問題,連早上到公園散步、找老朋友聊天的興緻都沒了,醫師說這是「退化性關節炎」的毛病,到底該如何治療及保養呢?
人老化時,身體零件慢慢不靈光,關節因軟骨老化加上過度磨損,很容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首當其衝的部位是膝關節及髖關節,手指及脊椎也是好發部位。患處會疼痛腫脹,甚至彎曲變形。「退化性關節炎」如果任其發展可能造成〝全身性〞的問題,以膝關節的病變來說,病人若因疼痛不敢走路,時日一久不僅下肢關節變形、肌肉萎縮,心肺功能也會退化。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臨床上以軟骨磨損的程度,把退化性關節炎分成第1到第4期 (如圖 1),但不管是那一期,關節退化主要的症狀都是關節痛與活動障礙;止痛自始就是關節炎治療的主要標的,一直到無法有效止痛,也無法改善關節障礙時 (如已進入第3期末或第4期),才以手術置換人工關節來治療。

 

未命名1.jpg 




70年代尹起,對關節炎的止痛,普遍的使用各種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NSAIDs)。初始,病人、醫師雙方都很滿意;但90年代後,NSAIDs長期使用的副作用 像是 可能發生胃、十二指場潰瘍出血、穿孔,也可能使腎功能受損,使凝血機能變壞 (易瘀青),也有較高的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被瞭解之後,如何用藥 有療效又少副作用,自然就成為治療關節炎重要考量。

針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 及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定期都會對包括嗎啡在內的止痛藥,作出檢討及指引;對不同階段的疼痛,作出階梯式止痛用藥(含輔助藥) 的建議。這項指引已成臨床上疼痛控制 (即 止痛) 的圭臬。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1-14


(本報墨爾本訊)越來越多非洲移民來了澳洲後,缺乏維他命D,研究人員將缺乏維他命D與許多重病扯在一起包括肺結核,糠尿病和肥胖症。 研究人員說,來自東非和撒哈拉次大陸國家的非洲人,如蘇丹人,特別容易出現缺乏維他命D問題,因為他們的膚色更黑和較少在澳洲曬太陽。 膚色黑,意味著許多非洲移民每天需要曬太陽的時間,比膚色較白的人,要多五至六倍,但他們在維省曬太陽的時間常常比需要少,因為環境,社會和房屋等方面的因素。 墨爾本大學的內分泌學家艾貝林(PETER EBELING)博士說,從沒有紫外線很多,沒有多少冬天的非洲移居墨爾本,意味著他們的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維他命D。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年02月23日 聯合新聞網


 

  陳媽媽(化名)最近老覺得膝蓋痠痛無力、關節僵硬,走幾步路就得停下來休息,想爬個樓梯到頂樓陽台澆澆花也不行,到了晚上有時還痛得睡不著覺。

  陳媽媽到醫院接受檢查,醫師仔細詢問媽症狀,看到陳媽媽膝關節已經變形,便請陳媽媽接受X光檢查。檢查後,發現陳媽媽罹患了退化性膝關節炎。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由於膝關節軟骨磨損所引起,好發在五、六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婦女居多,通常是在膝關節內側疼痛較明顯。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早期症狀多為關節僵硬、疼痛,尤其是在關節活動的時候,但是只要休息便會改善,因此患者無法走太遠或是自行上下樓梯。到了晚期,隨著關節軟骨磨損愈來愈嚴重,疼痛也愈來愈厲害,有人連晚上睡覺時也會痛醒。另一方面,膝關節變形益發明顯,走路一拐一拐,需要拿拐杖或助行器,連日常生活都出現困難。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 2009-04-11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關節痛舊疾復發?不是啦!而是你又有新毛病了!

台中醫院復健科醫師蔡明妙最近一連診治兩名關節痛的病患,兩人都以為是關節舊疾復發,結果一人其實是痛風發作,另一人是右肩跌傷,如果未及時從腫脹的關節中抽出關節液,可能要拖好幾個月才會自行吸收,屆時關節附近的肌肉可能因長期缺乏活動而萎縮。

蔡明妙醫師指出,一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因右側坐骨神經痛,一個多月前才接受手術治療。沒想到右膝關節疼痛,他以為是手術失敗的後遺症,但是醫師發現,他的右膝關節紅腫、發燙。通常關節裡僅有2至3cc的關節液,卻從他的關節裡抽出廿幾cc,化驗結果顯示,他的關節液中有很多痛風結晶,原來他是痛風發作。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1-16 來源: 新華網


  坐辦公室的白領不知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不管你是在寫字、做家務,還是駕車,背痛都會在你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對你發起突然襲擊,所以你必須防患於未然,及早預防。

  ★觀察你的姿勢

 

  當脊柱處於自然直立的位置時它是最健康的。

 

  不良的姿勢,如低頭垂肩地坐在椅子上,俯身趴在書桌上,都會使脊柱偏離正常位置,將過多的壓力壓在背部肌肉上。當你坐立時應盡力保持良好的姿勢。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稱作「隱形殺手」的骨質疏鬆症,在二十世紀末引起全球性恐慌,隨著人口老化的日益嚴重,骨質疏鬆正無聲無息地摧殘、危害人體的健康。由於人體的骨質密度約在30歲時達到高峰,之後就逐年走下坡,而女性骨架和骨質量本來就少於男性,加上更年期的雌激素停止分泌,更加速骨質的流失。超過25%的停經後婦女罹患有骨質疏鬆,婦女在65歲時骨質已流失50%以上,70歲時可能超過85%。根據統計,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人罹患骨質疏鬆的比例達17%,且女性為男性的兩倍。

        如何推測骨質是否開始疏鬆呢?當皮膚,尤其是手背開始發亮時,可別高興得太早,因為皮膚變得透明,是皮膚膠原質流失的反映,而膠原質正是骨頭的成份,另外身高慢慢變矮、駝背成了「吃老倒縮」,牙周病也出現了,手腕容易扭傷甚至骨折,常常腰痠背痛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的警訊。由於骨質疏鬆最常出現在經常上下彎腰活動的脊椎骨、載重量大的腿骨,以及腕骨等,所以必須特別注意這些部位的保護,避免骨折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dajiyuan.com


【大紀元8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艾爾蒙地市報導)南加州中國大專聯合校友會,9日與加州藍十字保險公司、泰平醫療網共同舉辦醫學講座與免費健康檢測。嘉惠爾醫院家庭科醫師陳筱芬講解「骨質疏鬆」表示,東方女性60歲以上80%有骨質疏鬆症,骨質密度在25歲之後會逐年流失,建議平時注重飲食,補充鈣質,配合持續運動、充分陽光照射,以幫助鈣質之完全吸收,60歲以上婦女,可使用醫師處方藥,以防流失。

陳筱芬表示,所謂骨質疏鬆是由骨密度而定,通常在低於負2.5以上,即為罹患骨質疏鬆,一般正常人骨質密度從25歲之後會逐年流失,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漸流失,變得單薄脆弱,尤其是東方女性,由於缺乏鈣類食品的攝取,較經常攝取牛奶之西方人,情況嚴重。男性因骨架大、骨質重、密度較高,罹患比例較小,因此骨架大小亦會影響骨質疏鬆程度。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