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1 13:47 推薦(3)  轉寄  列印 引用自[97.11.14台灣新生報]

「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後,我連洗臉、刷牙、穿衣都有 困難,甚至無法走動,也曾經動過自殺的念頭。」六十歲的陳太太在民國八十四年時四肢出現腫脹、酸痛情形,後來兩腳膝蓋和腳踝都開始刺痛,甚至早上沒有辦法 起床,後來情況更加嚴重,雙手腕對稱變形,無名指、小指無法自由活動,經過醫生診斷,確定陳太太是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陳太太在下樓梯的時候,還因行動不 便必須用「倒退嚕」的方式下樓。

當時陳太太治療只依靠類固醇、止痛消炎藥,但卻有一陣子出現胃潰瘍的症狀,後來雖然改用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不過療效卻不夠顯著,加上一周打兩針, 使用兩年下來,上百針的用量讓陳太太心中有陰影,皮下注射甚至會讓皮膚變得硬硬的,後來陳太太改用B細胞生物製劑,病情才慢慢穩定下來。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羅淑芬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關節的滑膜腫脹引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目前並不明確,一般認為與自體免疫有關,也就是原本保護我們抵抗外來病原的免疫系統,錯把自身組織當成目標攻擊,因此導致損傷,出現發炎而紅、腫、熱、痛等症狀。

羅淑芬理事長進一步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在0.5-1%,保守估計在台灣約有十萬名患者飽受困擾,好發於女性,女性、男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比率大約為3比1。

羅淑芬理事長說明,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最新趨勢為使用生物製劑治療,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生物製劑可分為兩大類-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與B細胞生物製劑。

傳統上,大部分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治療,但在臨床上,約有三成左右病患,在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後,病情仍無法緩解,陳太太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而新一代生物製劑是一種單株抗體的藥物,與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最大不同點在於該藥物是針對B細胞作用,以達到治療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odol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